1
低成本,可即时确认的移动,异地小额汇款。
2
联网麻将,扑克等小赌博游戏。
3
照片分享。
首先,心里特别不喜欢用“农民工”这个称呼,还是用外来务工人员吧。
为了更精确定义,这里说的是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务工人员。
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:
他们白天都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,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,大多数是和工友或是老乡住工棚或是集体宿舍。他们使用的是手机,大多数是低端的或是山寨机。他们的收入一般不高,在2000左右,消费能力不高。
关键点:终端是手机,消费能力有限,互联网产品也一定要落实在手机端。
怀揣着「如何为农民工阶层设计一款APP」这一疑问读完张彤禾的「打工女孩」,结合自身探访经历归结如下:
1、平台
首选 Android 无疑。
2、题材:
效率类、金融类、旅行类、品质生活类全部玩蛋。省时间的绝敌不过杀时间的,因此游戏、影音娱乐阅读、交友(以及交友辅助的,如拍照类)始终是刚需的大头。系统增强类也有戏,帮助节省流量和释放系统空间。安全倒不一定是重点。
3、UI
适配主流分辨率和大屏幕(君不见魅族/华为的大屏手机助理买单人群都是谁)。大图,大字,大按钮,尽量采用基本控件,隐晦手势神马的就免了。高级设置也只能供少部分用户摆脱被流氓应用强奸的默认选项。
4、运营策略
什么热点炒什么,以及各类下三路擦边球,外加农民工喜闻乐见的乡村题材,或是帮助农民工迅速提升竞争力的快速消费内容,例如五分钟成功学(甭管看完真能学到什么,标题耸动、过程有趣就行)。
5、引导UGC
不要指望他们主动创造何等精妙的值得一读的内容。鸡毛蒜皮生活琐事几乎就是谈资的全部。所以微信默认只能发布照片,而将发布文字作为隐藏操作是多么明智,毫无门槛的快速生成+快速消费,人人都能上手。此外为他们创造好现成的内容,只要点一下“发布”就能作为自己的东西po出去,例如预编辑好文案和配图的微博、一键美化过的照片、随机组合的游戏昵称和服装搭配等。
6、市场推广
送现金送话费送流量最实惠。如果能有点直击心灵的生活必备实物礼品更好。送 iPad 效果不一定胜过送 200 元话费。流氓一点的可以在特殊时点触发后台操作,比如自作聪明的关联推荐,挂羊头卖狗肉的下载引导,甚或连入 WiFi 了就直接偷偷给下个 XX 助手。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发现了也不会在意。
目前应该是手机腾讯QQ,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沟通工具。
一个可资佐证的案例是:
珠三角有数十家由NGO运营的“工人热线”,其职责是倾听来自国际品牌中国代工厂工人的声音,并督促代工厂解决工人的各种问题。
事实上,绝大部分时候,工人通过QQ而非电话与他们联系。有负责人称,手机QQ包月仅5元,比打电话便宜得多。而且,工人们大多比较害羞,他们更倾向于采用QQ聊天沟通形式,只有重大急事才会来电相询。
南方周末记者在一家“工人热心”办公室采访的两个半天,电话从没响起,而三名负责QQ对话的工作
人员却一直忙碌。